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34章 秉忠

  宫闱之中,有内崔外廖的说法,即内事求于崔叙,外事仰赖廖秉忠,再换句话说,皇爷内事常常听循崔叙的进言,外事差遣多放心让廖秉忠去经办。

  但崔叙这几年来私下见到廖秉忠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上回有些交集还是因为他打猎得来许多鹿皮,被皇帝赐给自己作靴。

  不想这一回,竟然是因为公务登门。

  司礼监掌印太监崔让名义上提督东厂,大权独揽,实际的掌权执行者则为廖秉忠。虽有获赐蟒衣,但日常视事、侦缉稽察时,廖督主唯好大红织金罗制的飞鱼服。

  他与锦衣卫指挥使邓乐行私交甚好,故而本朝中,东厂与锦衣卫并未相互掣肘,反倒极为和谐地打成一片、狼狈为奸。

  因而今日得此代为缉拿的机会。

  七月流火,十九日,崔叙宿醉初醒,听见外头叩门声阵阵,浑浑噩噩地曳袍起身。

  一件金绣锦绮的大红蟒纹团领衫,被他信手一拎,随意地搭在肩背上作披风穿用。饶是久经风浪、见惯大场面的贴刑官们,也被这份仿佛理应如此僭越与逾制震慑住了。

  “廖督主有何贵干?”身上酒气还未销尽,崔叙极为慵散地倚门相问。

  “请崔督监到衙门里吃茶,您不会不给廖某这几分薄面吧。”廖秉忠生就一双内勾外翘的丹凤眼,好似狐魅幻形,不笑也勾人。

  无怪当年廖崇素都会以为他是靠走“后门”而有的今日。

  崔叙像是没瞧见后头乌泱泱的那群东厂番役,将门又掩上一点,“廖督主当知我不爱喝茶,有事不妨直说。”

  “我可没有对拒捕的嫌犯交代案情的习惯。”廖秉忠迈近一步,靴头踩在门槛上。他身形修长,赤衫銮带,腰跨绣春,气势极为煊赫。抬颌俯看他人时,更显倨傲骄横。

  崔叙也不遑多让,“今日正好改一改。敢问廖督主,崔某犯了哪条律法?”

  “受贿。”字正腔圆,“事涉工部左侍郎胡举舟科举舞弊一案,多说无益。”

  “朝中可没有听到一点此案的风声。”崔叙倒不是怀疑廖秉忠罗织罪名构陷于他,而是自献瑞至今,的确并无显露半分端倪。

  这端倪自然是指皇帝的谋算。

  “东厂办案,原就不必师出有名,”廖秉忠探手替眼前的钦犯拢好一边肩头上滑落的外披,“若还有消息走漏,天下便再无不透风的墙了。”

  崔叙嗤他,“督主是先斩后奏惯了,皇爷这回未必会再容你。”又笑纳了他目光中陡生的杀意,一摊手,“请吧,我应这个邀。”

  二人各自相让一番,倒真像是客套地请客吃茶。

  另一头,锦衣卫奉旨查封京郊崔宅。宅中珍奇无数,可称得上别有洞天。管家仆从三两人,一并扣押。并寻得一册详细记录受贿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的秘录,编号完整,与各色藏品一一对应。

  因而不消多少功夫,便查到胡举舟父子四年秋闱前以鉴赏真伪为名所赠的墨宝数轴。

  邓乐行遵守与廖秉忠的约定,扣下物证,继续排查清点,一切发现皆暂缓上报。并下令戒严周边,只说锦衣卫公务,对外不可透露任何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