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118章 仁宗

  翌日,崔叙还是重获了自由,虽然仅仅是一只右手腕,但已经足以支撑着坐起身来看些闲书打发时间。

  解救他的人是尹深,那位自上次不太愉快的初见以后,便再未晤面的影卫。但想也知道,若无皇爷默许,他们是断不敢这般自作主张的。

  皇爷总说不要指望他坏规矩,可每回也是他变着法地催促底下人为了他坏规矩。思及此,崔叙忍不住傻傻地偷笑了几回。

  而这次的尹深也不像上次那般口无遮拦,整个人对崔内侍毕恭毕敬的,时刻有如圣上亲临。解开锁扣前还特地戴了手套,全程埋低了头,生怕自己的目光一不留神冒犯了贵人。

  崔叙还记得他当日的那几句调侃,见他这副做小伏低的模样,有意逗他一逗。

  因脚踝、左腕受限,摆不出多么妩媚的姿势,崔叙还是竭尽所能地塌着肩,露着肤质雪白的颈项。

  可一想到那圈碍眼的白纱,只觉得败兴,当即换了策略,改为耸着肩头扭着腰,一脸甜笑,腻腻歪歪地迭声叫他“尹老爷”。

  尹深鸡皮疙瘩落了一地,又不好擅离职守,只得一撩袍,半跪在榻前告饶道:“崔伴伴、崔公公、崔老爷!小的求您别叫了,当心把皇爷招来。”

  “皇爷来了,咱们仨一块不是正好?”崔叙绞着一绺头发,娇娇俏俏地玩笑道,听得尹深直想扑上去捂他的嘴,却又无可奈何。

  这么会儿功夫,尹深已沁出了一额头的汗,提袖擦了擦道:“都说贵人多忘事,您怎么还记着小的那回……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念在小的帮过您的份上,这回就放过小的性命吧。”

  崔叙听到这不叫了,奇道:“你何时帮过我?”

  尹深见状,连忙邀功道:“正是那日,尹微那家伙吃独……迟迟没有完成任务,独自一人擅自行动,还将您囚在院里。我一看,这怎么成。”

  说到激动处,还拍了下大腿:“咱也不能为了兄弟感情,就坏了皇爷的规矩,我要是不管他,才是害了他。呃,更是害了崔公公您啊。所以咱二话不说,转头就报给了皇爷,还进言说,愿意亲自把尹微捉拿归案,只是皇爷没听咱的话……不过这也无妨,咱后来还狠狠肏他了一顿给您出气!您看这是不是……”

  崔叙像是被这段不怎么着调的话给击中了,一时没有反应。

  尹深也意识到似乎是自己哪句话茬没有发挥好,为了脱身,慌忙给人磕了个响头:“总之咱们之间也算是两清了吧,日后一定绕着公公走,再不到您跟前讨嫌了。”

  说罢,尹深把腿就跑,风也似的逃离了卧房,打算过会儿再从房梁上摸回去。

  而崔叙又躺回了被褥中,一颗心本来就在连日里上上下下的跌宕颠簸中碎了个七零八落,好不容易捡起一些来勉强粘上,又被尹深劈手给打落了,摔在地上更不成样子。

  崔叙一直以为,是扶芳、褚典苑她们将情况报给了皇爷,自己才终于得救。而皇爷也是因为木已成舟,且还要拉拢尹微为其所用,当时才会不予深究。

  可若他早在自己被丢在司苑司门外以前就获知此事,又为什么要任由尹微……或者说,那场无妄之灾自始至终都是皇爷的默许呢?要用自己来满足尹微畸形的欲望,好让他下定决心,在关键时刻反水。

  总之不论如何,只有自己被耍得团团转就是了,还要对他偶然施以的小惠感恩戴德。

  但为人奴仆,不就是理应如此么。

  崔叙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他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皇爷的关系走到今天这样尴尬的地步,究其原因,都怪晋王、廖崇素等人给他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即皇爷有心仪的、在意的人,有逆鳞,也有软肋,而自己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可以撼动天子的情感,影响乾纲的决断。

  但事实证明,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事可以阻挡皇爷做他想做的事。他可以将所有人都视作玩物,假以时日,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扶他上位的崔让、孙彦远等人也不例外,太皇太后的结局便是最好的佐证。

  而对比盛宠一时的金绪恩、俞懋亭等人,他尚有一条命在,何尝不是最大的例外与恩典呢?

  他理应小心翼翼地珍藏这份福气,而不是把这一点余裕当做是自己在皇爷跟前拿乔的筹码与底气。他应该做个聪明人,退回到奴仆的位置上,守好自己的本分。

  若有可能,还要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待有一日义父不幸倒台,说不定还能凭一己之力挽救一二。

  说干就干,崔叙重振旗鼓,开始认真挑选自己即将冒领的目标,着手学习有关大夔侯爵的一切新旧知识。

  宗室以外的爵位分为三等,即公、侯、伯,均无实封,按定例给禄,但好在也可世袭罔替,爵位虽不能荫封所有子女,但至少有一支始终都有铁饭碗保底,其他子弟则还有机会恩荫官职或国子监生的席位,也都说得上是前途无量。

  毕竟祖上都是为大夔流过血、出过力的从龙之臣。

  而像徽先伯这样以谋士身份取得爵位的并不多,像永恩侯这样纯粹以外戚身份取得爵位的就更少了。多是军功授爵,这也就注定,绝大多数的爵位都是在太祖、仁宗两朝授予出去的。

  但太祖朝始封的已有许多像卫国公那样因后来的夺嫡站队而被清算除爵,或是因各种各样的小问题累积起来,遇上皇帝心情不好而被抓了典型除爵。

  其他保留至今的要么像荣国公、济国公那样与皇室关系亲密无间,与皇帝保持高度的思想一致;要么像永城侯那样手握兵权,世守边镇,远离政治纷争,没有淌过孝安皇后临朝称制的浑水,也就没有失足于宝应新政的泥潭。

  故而仁宗朝始封,而又因宝应新政被牵连除爵的侯爵才是崔叙的考虑范围。

  在此基础上,最好是原主人的亲朋故旧关系、成分简单,无不良嗜好与犯罪记录,没有与何党勾结的实质证据,仅仅是无辜受害。

  最终,他筛出几位来,其中便有皇帝曾经提到过的淮安侯、忠勤伯。崔叙便将他们也排除,可无论怎么选,他都是逃脱不了皇爷的掌控的,索性在里头挑了个名字好听好看的——

  鹤庆侯。

  ----

  拉扯终于结束,可以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另外决定把更新时间又往后挪一点,因为我发现自己更新完,就会一直守着,时不时看看有没有黄灯,完全没有办法好好写存稿……所以干脆晚一点啦。

  if线的车让我想想什么时候写比较好,想到一两个梗,脑补的时候当然很爽,但是又担心写的时候下不去手。

  (*•̀ᴗ•́*)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