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294章 罄竹难书

  “少贫嘴,我也是为了你少受些牵连,不然去一封信求皇爷做主,也不至于拖至今日。”崔叙遗憾道。他何尝不想动用手腕将王适一案彻查到底,与王评光明正大地对簿公堂,但自己这尴尬的身份本就没有什么光明正大可言。

  王恂自是懂得他的苦衷的,也不吝于点破:“明礼是顾忌着捷径走得太多,将来善门亦成恶例,才会如此束手束脚的吧?”

  “谁知将来在这个位子上的人会是什么秉性,墨敕斜封终非正途,除非皇爷执意为之,自己还是守住规矩为好。”崔叙显然是被那次上疏请旨给吓到了,头回觉得皇帝的偏爱有些令人如坐针毡。

  那段日子里,大同诸官几乎将代王宫当成了大相国寺、鹤庆侯当成了观世音菩萨,争先恐后地前来烧香许愿,莫名其妙地灵验以后还会来送礼还愿,弄得代王妃一头雾水。

  崔叙略略迟疑道:“不过王评那厮确是混蛋,我这般运作也算不得是冤枉了他。”

  话虽如此,可他心底还是一遍遍地回想起宁醴的那句话:案子冤,人未必冤。再想到过往种种,几乎因此有些动摇。

  “明礼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不如由我出面与成安交涉,毕竟同为宗室,以惩治滥妾为名检举揭发也不算是越权行事。”王恂看出崔叙的犹豫,出言宽解道,“至于他杀人与否,贪墨与否,我想等钦差接手此案,断不会冤枉了他。”

  “他要是参与其中,正好顺藤摸瓜一网打尽,反之,也能敲山震虎。再不济……就算是为我自己博个大义灭亲的令名。”

  崔叙笑谑道:“你倒像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然而他并没有接受王恂的好意,原因也很简单:“你早就是宗室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如今好不容易卸下了担子,还是低调行事为好。”

  虽早有预料,但将状子拿到手后,崔叙还是大开眼界,除过先前零星听说过的那些荒诞不经的恶行,王评还放任王府校尉、卫所兵士等外人出入郡王宫与郡王妃吴氏及婢妾淫乱;于屋中持刀杀人,致使常年卧病在床的嫡母陈氏惊悸而死;逼淫庶母不成,又纵火焚烧其居所;诬陷弟弟镇国将军王译与郡王妃吴氏私通;追打被其视为“野种”的嫡次子,就连为之掩护的生母齐氏也不放过,亦被其捶伤……

  如此种种,称得上一句“罄竹难书”了。

  崔叙有些吃惊,一度怀疑是否有造谣抹黑的嫌疑。但想到临泉王过往的斑斑劣迹,又觉得并非全无可能。

  “国朝最重伦理纲纪,单这一桩殴伤生母便足够他喝一壶的。”崔叙按下状纸,对身旁挥毫作画的王恂愤愤不平地说道。

  王恂的跳脱心思从来不会在这些事情上过多停留。

  此刻他盯着崔叙被灯烛镀上一层暖光的修长颈项看了许久,迟迟没有落笔,直到对方开口询问他的意见才回过神来,红着脸仓促附和道:“明礼所言极是。”

  崔叙看出他心不在焉,要撵他出去。王恂这才急了,摆出主人的款来,板着脸道:“哪有客人将主家扫地出门的道理,何况夜已深了不是?”

  意味不言自明。

  “那有何妨?我这就收拾行囊搬出去住。”崔叙哼道,还没走出两步便被小肚鸡肠的主家拐进了怀里。

  王恂坐在案后的那张圈椅中,将崔叙置于膝间,唇抵着他后颈厮磨,双手却很老实地交握在他小腹上,服软道:“是我招待不周,明礼可是贵客,该请您上座才是。”

  方才崔叙只顾读临泉王的状子,还未注意到王恂笔下绘的皆是自己的各样小像,余光投向案上铺开的纸宣,才发觉他用的竟是两广传来的西洋技法,一时觉着新奇,便岔开话头问道:“大同何时来了西洋番人?”

  “噢。”王恂闷闷地应了一声,有些丧气地将脸埋在他肩上蹭动,“想不到明礼如此见多识广,我还盼着能予你一个惊喜呢。”

  崔叙明白他在同谁较劲,斟酌道:“三年下江南时曾在南京守备太监温贵通的府上见过,想来是外商所赠,却不曾见过这样的稀奇玩意儿,你是如何学会的?”

  王恂得了些许安慰,眼眸一亮,将自己学画的机缘说与他知道,因而生出几分底气,向崔叙追问道:“那日说的事,明礼可考虑好了?”

  崔叙神色为之一变,没有立刻答复他,而是将双手覆在王恂的手上彼此交握着,深吸了一口气,认真而恳切地说道:“忱德,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他说着,微微侧转过身,用余光打量起身后的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王恂苦着一张脸,好不懊恼:“是我思虑不周,我只是希望明礼可以放下那些事,从此在大同过上安稳快活的日子。”

  ----

  不定期掉落的更新,这回稍短一点,把车的部分放到一块下次更新。

  写大同部分真的便宜王恂了。